日前,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再度以行业 “捍卫者” 的姿态站在舆论前台。
这位操着浓厚河北口音的汽车业老将,继前几次痛陈行业弊病后,此次又将矛头直指 “零公里二手车” 这一畸形市场现象。
从库存积压到数据造假流水线
在 5 月 23 日的采访中,魏建军直言:“目前有一种怪象叫‘零公里二手车’,它上完牌照即使注册了,仿佛是卖出去了,但又回到了二手车交易市场。仅懂车帝、瓜子二手车、闲鱼等平台,就有三四千家商户在兜售这种汽车。” 这番言论犹如一颗惊雷,撕开了汽车行业隐藏多年的灰色产业链面纱。
所谓 “零公里二手车”,是指里程表显示为零公里、但已完成上牌登记的 “准新车”。这种汽车虽未实质用,却因法律属性变为二手车,以远低于新车的价格流入市场。其操作路径主要有两种,一是车企或商家为缓解库存重压,将滞销新车注册为二手车后降价抛售;二是部分车企为打造热销假象,新车下线即上牌计入销售量,随后通过二手车途径转售。
大家发现,目前在懂车帝、瓜子二手车等平台搜索 “零公里二手车”,可看到很多标价仅为新车官方报价 6-8 折的汽车。比如,某品牌新能源车型官方报价16万元,二手交易平台标价仅 8.58 万元,且汽车保护膜、内饰膜均未撕除,完全处于新车状况。更夸张的是,部分车企甚至在汽车尚未出厂时就完成注册,通过关联公司完成左手倒右手的不真实买卖,这直接致使了市场数据的紧急失真。
为什么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大行其道?说到底这是库存高压下的不能已而为之。
目前,中国汽车行业正历程前所未有些库存危机。
2025 年 4 月数据显示,全国乘用车库存达 350 万辆,等于 57 天的库存天数,创近两年新高。纯电车企库存从 2024 年初的 66 万辆暴涨至 85 万辆,增幅达 29%。头部车企虽是暂无忧虑,但中小车企库存积压率长期高于 50%,其处境可谓是水深火热,部分商家因库存重压资金链断裂,甚至出现老板跑路事件。在这种背景下,“零公里二手车” 自然成为了商家的救命稻草。
可以说这一现象本质是国内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市场自救行为,反映出行业过度内卷的畸形生态。
镰刀挥向哪个?
虽说“零公里二手车”是部分车企和商家的不能已而为之,但这种行为对于买家、行业与国家的伤害是巨大的!
其中在“零公里二手车” 的操作链条中,套取国家补贴为要紧一环。二手车经销商通过报废二手车置换,可获得 1.5 万 - 2 万元补贴,随后以补贴让利名义吸引买家,实质将补贴据为己有。这种行为扭曲了政策初衷,致使财政资金流失。
对买家而言,购买 “零公里二手车” 看上去能节省一大笔钱,但却隐藏多重风险,比如质保缩水、水平隐患和维权困境等。这里主要讲一下质保缩水,部分品牌将上牌时间作为质保起点,买家买车时可能只剩一年半质保。近段时间厂商以 二手车不在质保范围”拒绝理赔的事件比比皆是。
除此之外,“零公里二手车”的底价倾销亦紧急冲击新车和二手车报价体系。其中二手车经销商通过批量销售 “零公里车” 挤压传统二手车存活空间,致使行业信赖度降低。更为紧急的是,这一行为有致使市场定价机制失灵的风险。
破局的道路
魏建军的一句话算是直接捅破了窗户纸,而伴随事件的发酵,这一现象也是引起了商务部的高度看重。
5月27日,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东风集团、比亚迪、瓜子二手车等行业巨头召开座谈会,研究 “零公里二手车” 规范手段。会议需要车企自查数据造假、套取补贴等行为,并推进打造全步骤追溯机制。
国家层面的出击固然要紧,但想要根治 “零公里二手车” 乱象,还要整个行业和买家的一同努力。车叔我认为,下面车企需转变进步模式,譬如说按销定产,精确匹配供需,防止盲目扩产致使库存积压。同时面对“零公里二手车”的魅惑,买家亦应维持理性,不要由于贪图一时实惠,而踩入深坑!
车叔总结
总的来讲,“零公里二手车” 乱象是汽车行业在产能过剩、角逐加剧背景下的畸形产物。它不只损害买家权益,更侵蚀行业根基,致使市场信赖崩塌。商务部的介入标志着行业规范的开端,但要彻底根治这一顽疾,仍需车企、监管部门、买家三方一同努力。唯有打造透明、健康的市场生态,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在全球化角逐中达成可持续进步。正如魏建军所言:“行业需要的不是不真实兴盛,而是真实的用户口碑和长期价值。”